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七章 战友 (第1/2页)
早春的清晨气温回暖鸟叫声婉转清脆,大年初四全体武装特警已经收假并被召回。特警大院中气氛庄严肃穆,穿着黑色作训常服的特警们排列成整齐的方阵,他们表情严肃,目光统一看向位于中央的主席台方向。 随着庄严的应征宣誓和授旗仪式相继结束,其中两个特殊方阵从列队中出列,他们背着整齐打包好的行李在昔日同僚送别的目光下按照顺序进入特警部大院门口停泊着的大巴车中。 礼炮轰鸣,两辆承载着“缉毒扶边”武装特警的专用大巴车开出特警部大门,巨大的车轮碾碎马路上未扫净的红色鞭炮尘屑,一路向西驶去。 依据上级安排车内的58名特警将在西南边陲一基地内与其他地区特警汇合,经过短暂的停留整队,全国集结的驻藏缉毒武装特警将一路北上正式进入边藏地区。当缉毒警、武装特警、边防军人三股力量共同汇集在边藏国境交界区之时,已经秘密进行三年的边藏剿毒行动将宣告进入收网期。 西南已是偏远地区,到那边的基地就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陈丛背着行囊下了大巴车,车内的气氛比较沉重,一路上只能直挺挺的坐着,困了就眯一下,久坐让他头脑困乏、浑身酸痛。 下车后,他一边揉腰抻腿,一边打量周围的环境。西南早春气候潮湿温度接近20度,他们所在的基地中心广场非常宽阔,远处能看见有高墙耸起,高墙和大门的涂装是军绿色的军用迷彩喷漆,由此可见这里是一处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备用军事基地。 在这个高度保密的基地中,所有的武装特警终于第一次了解到本次任务的细节,整个部队也完成了入藏前最后的培训。 未来进藏,他们这些来自低海拔地区的特警最多只有一周时间适应高原反应,随后就会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进行适应性训练和多方配合训练,最后在某一个时机成熟的节点,他们会被安排在指定区域布网蹲守,以及实际情况配合当地缉毒警对毒贩进行抓捕,还要将边界地区违规种植的产毒植物全部收缴、就地毁坏。 对外有简单清晰的任务安排,对内当地缉毒警已经耗时三年安插眼线、打入敌人内部,目前三方力量集结又背靠国家,不懂缉毒的外行人会觉得这一役胜面很大。 但现实是残酷的,虽然任务清晰明确,但浩浩荡荡赶来支援的大部队终是要被高原恶劣的环境折磨到脆弱不堪。 边藏地区地广人稀,当地军警编制内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当地的居民,这里大部分安防战力都是依赖军校生特培引进或者外调引进。然而面对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特别艰险地区海拔甚至可以达到5500米的恶劣条件,由各地引进的体格精壮、肌rou含量高的男性最容易并发严重的高原反应。 所以不是几经辗转到了高原就能为本次缉毒添一份力了,如果不能按时克服高原反应并接受边藏的训练强度,不管你是哪里的军警精锐,任务开始前只能打道回府。 入藏后,大部队被分编给若干辆小车。小车极为低调的走小路从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带着车上的特警秘密进入一藏区驻地。车从海拔两千多的地方开上真正的高原,包括陈丛在内的所有人在车上就开始感到不适,他们都拿着氧气瓶吸氧调整,但更难受的生活还在后面。 营地分配完毕,每个人都领到一份急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为了避免‘氧依赖’所有人都接到了‘无特殊情况不使用氧气瓶’的命令。 尽管入藏之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准备,但现实还是让陈丛第一次感觉到了濒死感。不能随意吸氧后,一动不动的躺着都会感觉到头痛欲裂、浑身无力,注意力难以集中、精神涣散,这些是身体严重缺氧的表现;若是起来走两步则更加灾难,弯腰下蹲则会晕到眼冒金星,目视前方时两颗眼球竟有要脱离眼眶爆出来的感觉,他紧闭双眼高速的心跳声又会占据整个大脑,让人觉得超负荷运作的内脏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 不过根据安排,刚进藏的第一周是专门用来调整身体适应边藏环境的。所以整个营地的武装特警都高反严重,上面只要求他们参加几次部署会会议,会议的内容也只是介绍基地内的其他部门。 众人所在的边藏基地内除了后勤部和医疗部,还有该地区赫赫有名的“雕鸮”狙击特警队。他们主要负责本次缉毒活动的地形侦查和火力支援,当然根据任务的进程也会随机性的执行指定射杀和定点清除的临时紧急任务。 “雕鸮”狙击特警队由7名常年活动于边藏地区特级狙击手组成,是国内最为有名的几大狙击队之一。除了服务于边藏地区,他们有时也会被调遣参与其他高级别任务,所以没来边藏之前陈丛已经久闻大名。站在台上被总长官隆重介绍的七位“雕鸮”狙击手,他们除了身着特警作训服后背背着狙击枪外,头上都戴着只露眼睛的特警面罩,狙击手执行任务必须藏匿于暗处,所以他们的长相都不轻易暴露。 侦察力一流、枪法高超还无私的选择长期驻边,他们为国家边防无私奉献青春令在场的所有人心生崇敬。一轮介绍结束,台下初到边藏的特警们都由衷地为他们鼓掌。一时间礼堂内掌声雷动,“雕鸮”的出现终于让整个营地一直压抑痛苦的气氛迎来了久违的活力。 陈丛当然也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