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始终会想起,你是我的最初 (第2/2页)
不会失去自己的名字:即使表面上,我是为了顺应环境而不停改变的奇奇;但在最深处、在你面前,我一直都是那个单纯、本质上永远不会改变的陈富。 【之前.之後】 当时高二的我会写出这样题材的作品,自己也很讶异。 我很讨厌别人感叹童年逝去、感叹单纯不再;或许是自己的童年没什麽值得留恋的,对我来说童年只不过是无止尽的被教导、被社会化,被告知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不写功课会被爸妈或老师打骂,考试考差会沿路哭着回家;以为朋友眼里只有自己,但朋友转身就拉别人去玩了。 或许会有人说,那是b较大之後吧?最小的时候你难道不会怀念吗?怀念当时的纯真。 对我来说,我的童年不是纯真,是充满笨拙及自以为。明明什麽都做不好,却老是以为自己长大会是很厉害的人,对自己莫名的自信满满。 我觉得这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不会有兴致怀念童年。每次别人说起小时候,兴高采烈说小时候如何、如何时,我都只是听,但我说不上什麽自己的经验。 亲戚们总是笑爸妈,从小管我们管得严,不准我们看卡通、不准我们玩游戏、不准我们看偶像剧、不准我们开电脑……「现在nV儿长大啦,就自己玩到近视了,谁叫她们小时候你们都不让他们玩。」 我的近视完全是出自小学五年级开始,太常在网路上投稿造成的,真的唷,证据是我在那几年打字变快很多,且除了最近玩的「知识王」,从来没玩过其他游戏。 所以我也从来不跟别人聊游戏,因为根本不知道。也完全不想去玩,反正没那个习惯。其他孩子小时候看过的卡通,我跟姊姊也都没看过,没法跟别人聊这方面的童年共同回忆。 说了那麽多废话,我应该切入正题了。关於这篇童年。 我很喜欢那种自己与自己对话的文章,就像小学五年级时,有段时间没有朋友,老师出了作文题目「我的朋友」,我就写了五个朋友,有点类似我的五种人格,是类似喔,不是我真的多重人格,但你要误会我也满乐意写他们互相相处、拉扯、对话,也让改作文的老师有些无奈。 仔细想想,我很少跟小时候的自己说说话;我只记得小时候的我经常不快乐,b现在还容易不快乐;父母、老师的打骂不会影响我的心情,那时的我只当作那是生活的一部分。 真正不快乐的理由,我也无法清晰地说出来,但我清楚记得上小学之前的我,常常觉得很想哭,却不是因为被骂被打,而是独处时看着自己,忽然感受到的剧烈冲击。 我曾试图告诉别人,我从幼稚园就想过自杀,但没有人相信,慢慢我就不再提。想Si不是因为过得很痛苦,我过得很平常;那种抑郁的情绪想起来,b较像是遗传的。 到现在我都还深刻记得,小小年纪的我在想Si时会不断问自己:人为什麽要活着? 我感到奇怪,每天看着自己的身T移动、看着自己的手拿东西,却没有半点真实感,像是cH0U离身T看着另一个人,心里还是继续问着:人为什麽要活着? 好像到了一个年纪,这样的感觉才减轻一些,但还是偶尔出现,在某些情绪忽然泛lAn的夜里,或是悲伤剧烈发作的时刻,那样彷佛与生俱来的抑郁又会侵蚀T内。 有人认为我是能够轻易诉说感受的人,其实恰恰相反,很多认识多年,会约出去玩、会每天私聊的好朋友,我有什麽重要的事,他们几乎完全不知道。因为我不是要好了就能诉苦,而是频率、感觉对了,我才肯把心交给对方。 否则就算对方猛问,我也只会敷衍带过。 小时候、小时候,我努力想忘记、从未怀念的小时候。我知道我已经改变很多,无论外表或内心,某些经历让我不知不觉懂得放下,某些人用伤害教会我怎麽好好过生活……我知道我新陈代谢掉很多东西,就像文中提到的奇奇,不断为了活下去而改变。 但我也知道,当颤抖的泪水将灵魂泡烂的无助降临,活在我骨子里那些疯狂,那些冲撞理智的质疑,从未消失,只是大多时候能被忽略;我还是一样,还是那个本质永远不变的陈富。 这样说来或许感伤,但相信我,我早已接受这样的自己,而且大多时候,我过得很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