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77.以工代赈有弊端  (第2/2页)
 路过周长平家时,周乾翻身下马说了几句话,阮宜良看见他,依旧是话很少,但眼睛分明透着欣喜。    阮梁氏摇了摇头,自家这孩子心地单纯,周家这小子如今成了国子监的监生,这几日连过来也不过来。    若是她们这个年纪,便早就心里淡然不在意了,偏偏她家姑娘还是一心一意等着。    别人的几句玩笑话,她反而当真。    骑马要走时,阮宜良跟了出来询问他最近的事,周乾看了看东边的太yAn判断时间,催促道:“有事?你快说。”    “你等一下。”    阮宜良说完便跑进店中,可能是太急,出来时将板凳撞到一边,随即抱着一双靴子走过来。    “走路看着点儿。”周乾说道。    “嗯……”阮宜良小声答应。    周乾无奈的说道:“这靴子是你做的?给我的?”    “我做的……”阮宜良解释着,又拿出几串铜钱道:“这个你拿着用。”    周乾摇头:“你别给我,我并不缺银子。”    “你拿着。”    周乾随後便叮嘱她几句,骑着马晃悠悠的离开,转头道:“我用了你的这些钱,你便是我的人了,哈哈。”    他随口一句玩笑话,阮宜良却当成了真的,站在街道边很久,直到看不见周乾的身影,这才进去做事。    …………    百姓忙着讨生活,朝廷忙着商议天不下雨的事。    朝堂上更是争执成了一片,每个人意见都不一样,互相不服。    争的朱元璋心烦意乱,直接吼了他们几句,这才平静下来。    工部,兵部,户部,刑部为了这件事都上了奏疏,但他们对朱元璋是不敢多叨叨的。    思来想去,几个尚书都跑到朱标的文华殿去诉苦水,说他们各自有多困难和事务,为了赈灾的事忙的焦头烂额。    ……………………    大明g0ng城,御书房。    刚在朝堂吼完众文官的朱元璋背着手对着御案上的奏疏皱眉,心中的烦躁久久不能平复。    “刘三吾,你说的那事可是真的。”    “回陛下,臣绝无半句假话。”    朱元璋这才转过身来,面sEY沉的彷佛要下雨。    方才在奉天殿,几个尚书都在跟自己说他们多尽职。    “咱一说,好家伙,他们个个都为民为国C劳,晚上不睡觉,忙着哄nV人喝花酒。    他们但凡办事快些,也不至於江边村子抓旱魃,百姓那点银子哪里够江湖术士欺骗的。”    刘三吾忙点头:“陛下说的是,昨晚情势凶险,臣和蓝将军将手放进那只油锅中,却丝毫未感觉到热油。”    “你告诉咱,那油锅炸旱魃真的是假的?那h纸有血,这其中又是什麽道理啊?”    h纸有血的道理,周乾跟刘三吾昨晚说过,但他这会儿只记得什麽姜h水这个,便结结巴巴道:“这功劳都该留给国子监生周乾。”    “陛下要不要见见他!”刘三吾提议道:“或许陛下会很喜欢他。”    朱元璋心里道,咱的大孙咱肯定会喜欢他了,此事还用你来讲给我,昨晚咱也不在啊,听你这个老家伙说说大孙捉旱魃的事,怎麽就这麽不舒坦。    “陛下?”刘三吾伸了伸脖子:“您要不要见见国子监监生周乾。”    “不用见。没有咱的旨意,你不许将他带进g0ng来,可记下了。”朱元璋吩咐刘三吾。    刘三吾点头:“陛下,臣还有一事要与陛下说。”    “讲!”    朱元璋坐好,示意刘三吾也坐。    翰林院中,刘三吾可以说是最德高望重的,在g0ng里也是朱元璋身边能说话顶用的文臣之一。    “周乾与臣说了以工代赈的利与弊之事,或许可以将军士拨出百人去沿江助百姓救灾。沿江各地的卫所兵,都可以挑出来一些。”    朱元璋抬了抬手道:“这事你说了不行,咱让人给你备纸和笔,你且详细写下来,咱待会儿让刑部,工部这些来商议下,听听他们的意见。”    刘三吾道:“臣遵旨。”    “你去,将此事告诉太子,说说昨晚村民请道士抓旱魃的事,让他也听一听。”    面对朱元璋这个奇怪的旨意,刘三吾点点头,整了整衣袍,向文华殿方向而去。    刘三吾快到文华殿时,正巧和面sEcHa0红的太子妃吕氏碰见,他忙向吕氏见礼:“臣刘三吾,见过太子妃。”    “刘学士来的这般早呀。”吕氏提了提衣裙道:“太子殿下刚起,你过会儿再去。”    “是。”    吕氏知道刘三吾在朱元璋心里的地位,便没了平日里的傲气,又闲聊了几句,得知是关於沿江大旱的事,便留了个心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