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卧底时期与恐怖分子) (第2/3页)
各国的反恐部门拧成一股劲,随着罗伊的势力发展得愈发宏大,反恐工作的进程迫在眉睫。 因此,中国国安立即响应,成立反恐专案组,根据多国警方的信息整合拟订行动计划,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对卧底人员进行了筛选,培训,最终闫赴成功突围。 生父早早就回到了美国,而母亲没有再次遗弃,反而是悉心将他教导成人,但却在金孝臣16岁那年因病离世。金孝臣上任时只有24岁,是放眼国际年龄最小的恐怖组织头目,或许是出于对生父的怨恨,金孝臣对年龄稍长的男性极为警惕,也因此,专案组在筛选卧底人员时不得不加上了年龄限制。 据相关情报显示,金孝臣除了组织活动外没有同龄友人,专案组以此推测他的社交关系简单,结合他的过往经历来看,他的生活中一直缺少这么一个与他年龄相仿有共同话题的朋友,而警方的任务就是给金孝臣创造一个“朋友”。 刚逛了一圈出来,金孝臣就看见了那个只穿着工装背带裤,蹲在他摩托车前打量的青年人。 略长的头发,精健的肌rou,出众的外貌,以及被太阳着色过的,小麦色的皮肤,和刚刚在摩托车城里听人介绍的形象相符。金孝臣走到青年面前注视他,然后开口问了句: “你就是闫赴?” “我去…中文这么好?”闫赴愣了一下才站起身,伸手拍了拍摩托车坐,一边挑着眉笑着:“对,我就是,哥们是来看车还是修车啊?” “修,这车就是我的。”金孝臣用下巴指了指闫赴手底下按着的车:“急加速的时候发动机会抖,他们说这毛病就你能修。” 闫赴抽回了手,掐着下巴低头看了眼发动机,一边咂嘴一边摇着头:“本田CB400,豪车啊…从碣石拿的货?” 听到碣石金孝臣敏感的压低了眉头,中国碣石最有名的就是走私摩托车,一般懂点行的人都是从那边购入,金孝臣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他在碣石有着一条属于“罗伊”的走私链,他的渠道可不止一句“拿货”这么简单,但他只是点点头:“嗯,在那认识朋友。” “大概几千转的时候?”闫赴也没问,长腿一迈就坐到了车上,还转头朝伸手金孝臣伸手:“哥们,钥匙借一下。” “…2000到5000转左右。”金孝臣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了钥匙递给他,闫赴发动了车,但没急着骑走,他转身拍了拍后座又朝着金孝臣扬起嘴角: “上来一起转一圈啊?” 金孝臣也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但他就是没能拒绝闫赴那个热烈的笑。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点了下头,也不管是否拥挤,两个高大的男人就这么一同坐上了后座。 他们绕着街道骑行了一圈,闫赴不断的加速变档,车速快得让金孝臣不得不搂住他腰才能维持平衡,闫赴显得很兴奋,一边笑着一边毫不吝啬的赞扬:“哥们!你这车实在太帅了!” 等回到摩托车城时,金孝臣原本归拢工整的头发已经被弄散了,大衣起了皱,就连里面的衬衫都蹭了点闫赴身上的灰,但他只是低头看了眼后随手扫了扫。 “呼…还得是街跑啊,就是比赛车骑着舒服!”闫赴显得无比的畅快,一边轻喘,一边脸上止不住的扬着笑,下车后还不舍的轻抚着油箱,他舒爽的长叹口气,抬起头问金孝臣: “刚刚试一圈,到2000转左右的时候应该是动力不足了。哥们,仪表盘是老款的吧。” “嗯。” “火花塞和化油器呢,都调过吗?” “调了,没用。” “那我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你明天来取车吧。”闫赴向他挑了个眉,顿了下又从兜里掏出张名片递给金孝臣:“我的电话和地址,平时我修车都是在这边库房里。” 金孝臣接过名片看了眼,想了想,他突然抬起头对闫赴说: “金孝臣,我的名字。” 第一次接触很顺利,第二次会面也顺理成章的约定在了隔天晚上。闫赴将车收拾的干干净净,等金孝臣来的时候他正靠在车上拿着罐啤酒,看到金孝臣就抬起胳膊摆了摆手:“喔!来了啊!” 金孝臣向他点点头,接过了闫赴递还给他的钥匙,闫赴则拍了拍车身向他解释:“是电路的问题,主要是仪表盘带的,我给重新调整了一下现在好了,你去试试车吧。” 金孝臣试了一圈骑回了库房,确认了没有问题就结了帐,一共270块。等到临走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又从车上下来,盯着闫赴手里的啤酒罐问: “还想再喝点吗?” 闫赴把他理解成想家了,因为他们去吃了一顿韩式烤rou,俩人酒量都很好,每一次服务员都得按一打给他们上酒,他们聊的天南海北,但大多数时间里都是金孝臣在向闫赴问话,闫赴也不防备太多,健谈的把能说的都说了个遍。 在专案组掌握的信息里,金孝臣并不是个话多的人,但面对闫赴时他似乎格外的放松。俩人因此成了酒友,开始时不时的就一起喝一场,再后来变成了几乎每天晚上金孝臣都要在门口等着闫赴下班,有时甚至直接拎着酒到闫赴家去敲门。 金孝臣或许是开始把他当成了朋友,两人之间逐渐有了点高于商客关系的默契,除了修车金孝臣也乐意到摩托车城找他聊天,对于自己的事金孝臣很少谈,只说了他来自韩国,父母离世,现在正跟一些朋友做出口生意,来中国是为了发展下线,闫赴也问过一嘴出口什么,但他只是一边喝酒一边含糊的说了句“什么都做”。 和闫赴一起时他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小到今天的生意,大到对人生的态度,他就好像比闫赴还迫切的想要了解对方,好在闫赴也不着急,他知道让金孝臣这种人放下戒心是持久战。 他后来也开始说点明显加工过的故事,比如“和长辈关系不那么好,都不信任他做生意”,再比如“家里养的狗不服管教,经常在外面惹了别人要他去处理”,而闫赴都听着,偶尔是宽慰的话,偶尔也用自己的角度说点独特的见解,金孝臣也乐意和他交流,又或者只有他能交流。 和专案组所安排的一样,闫赴成为了那个为金孝臣量身定做的朋友。日子磨磨蹭蹭的过了将近一年,两人越来越亲密,有那么几个瞬间闫赴甚至会忘记他的任务,只当彼此真的是因为摩托车结了缘的朋友。 大年三十那天他们俩也聚在一起,两个没家可回的年轻人凑了一桌子菜又开了几瓶啤酒,开着春晚当背景音乐,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天。 “你做菜好吃。”金孝臣吃完了最后一块排骨,抽了张纸巾擦擦嘴,闫赴又给他夹了颗炸花生喂到嘴里:“那就再吃点,反正我也自己住自己吃,你要想来我就给你做。” “你父亲过年不回家吗?” “他指不定在哪个酒席上跟明星碰杯呢…就没见他回去过。那你家那边呢,你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