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9章 第一道题 (第2/2页)
偷工减料,席号用草席临时搭建的号舍,不知是好了多少倍。 陆杨很满意,从考篮里拿出抹布,开始擦拭号舍和号板。 他这号舍虽灰尘多些,但没有破损,挺好的。 不一会,陆杨收拾好后,先把低的号板摆放好。 号舍墙两边离地一尺五和二尺五的地方,都留有突出来的砖块。 高的是写字用的,低的则是用来坐的。 这会天刚泛白,外面也响起了关考场大门的喊声。 说明考生们都已经发完答卷了。 等知县大人亲自关好考场大门后,这考题就该要公布了。 陆杨敛了敛神色,把考篮里面的东西摆放好后。 便把考篮放到碰不到的地方。 陆杨刚弄好,一抬头,便见对面那兄弟正愣愣地看着自己。 陆杨回神,冲着那人笑了笑。 那人年纪跟他相仿,回神后便咧开嘴笑了笑。 这会,外面传来准备发考题的喊声。 陆杨冲着那人点了点头,便开始准备磨墨。 不一会,又是一阵喊声,考题要发下来了。 县试第一场是正场。 考两道四书题,一道五言六韵试帖诗。 他们平时练了这么多,现在就是见真章的时候了。 这时,一道脚步声隐约传来。 陆杨用镇纸压好草稿纸,又捋好笔尖,等着考题过来。 片刻后,衙役便拿着考题贴板过来了。 考题贴板两面都有展示考题。 每走到一个号舍前,衙役都会停一会。 不过不会停太久,也就几秒的时间吧。 考生抄没抄完题目,那就不关衙役的事了。 陆杨看了一眼,便记在心里,等写好时,衙役已经走了。 见对面那兄弟一副懊恼的样子,陆杨便知道他这是没抄完题目了。 不过没抄完也没事,反正衙役还得拿着考题贴板来回地走。 总能把题目抄完的。 就是费些时间罢了。 陆杨没去想对面那兄弟的事,低头看着这第一道四书题思考。 这道四书题很正规,就是出自《论语·雍也篇》里的内容。 题目是【觚不觚觚哉觚哉】。 正确的理解是【觚不觚,觚哉!觚哉!】 意思是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这题其实算是道送分题。 不过想到这才是县试的第一场,陆杨倒也理解了。 之前不能动笔,陆杨也没有在答题卷上填写名字等内容。 这会便打算把草稿纸和答题卷上的姓名等信息填上。 片刻后,陆杨把答卷放到一旁,开始在草稿纸上起稿。 觚是一种酒器。 原本上圆下方。 后来被改了,变成上下都圆的酒器,但大家还是照样叫觚。 孔子便觉得觚不像个觚了,暗讽当时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现象。 1 表示这东西名不副实,必须要给它正名。 而在《论语·子路篇》中,就有这道题的答案。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意思是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这就是解题方向。 陆杨心里有了解题思路,草稿写起来异常流利。 对面那人看着陆杨这挥笔速度,狠狠地羡慕了一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