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故人相见不相识(二) (第2/2页)
位……仙君,可是对真君有些误会?” “呵,无约先成,腹胎遭难,继而转生,名曰‘续情’,好听罢了。因色见灾,德能两失,也可被你们传为美谈?好好的姻缘遭人报复,若是平生真行得正,焉得如此?” “仙君大概不知,有些东西,可不跟你讲道理的。”女官明显恼了。 “自己断人生路,就说别人不讲道理了?” “怎么,你要见死不救么?” “凡生界生老病死本是常事,何况还有轮回的机遇,你我若是灰飞烟灭,可就真没了退路,修行不易,管好自己吧。” “谁都知晓——” “哎哎,且不说入世之行究竟值不值当,把阴冥界逼得走投无路,便难免不会自食其果。” “呵呵,有此说法,想必您也并未参与此行。” “不是么?当初花婴和尸山本就未与天境为敌,死几个凡人和没用的杂碎仙灵算什么,何必步步紧逼,非要把人逼上绝路……” “你倒是忘了冥姬当初干什么了!得道之前,谁又不是微末之一?” “后来不也没发生这样的事了么,大家各自为政,有何不好?得饶人处且饶人,才是大道风范。” “……” “诸位消消气,以和为贵……” “无理无情,倒要提醒你一句——” “仙子但说无妨。” 一声甩袖,“罢了,浪费口舌而已。” 有人拉住女官,说那是猨翼神君,她竟毫不在意,“怕他作甚,自作孽,还有理了……” 仪卿不知道那些听众是何表情,脸色早已煞白……前方,无央扯着姳儿摘了束凤凰花,收好后摇头摆尾跑到跟前,催她动步。仪卿装作无事,一径随他们走到了琉璃金瓦的白墙外,人烟渐渐变得稀少,不远处传来两个交谈的声音,其中一人颇为熟悉。 “……怪不得,孤还总想亲自找你问问,这婚事,你究竟是否出于自愿,总归过于离奇了些……” 仪卿一个愣神,恰转过道路尽头,里面的人已经看见了她,双双止住了话头,立在她面前的,正是现任的琅金之主白帝与灵玦真君。 真君今日一身山海浅棕纹样的常服,眉目清朗带着些少年气,要不是气度出挑,扔在仙堆里就跟故作老成的新人一样,白帝则不然,银装锦袍,帝冠巍峨,颇有一境之主的风范,此时面色淡然背着手,看起来颇为随意,显然没觉得自己的话有什么问题,只对身边道:“云翩,你刚成婚不久,孤也不耽误你们的佳期,既然夫人已记不得前世,孤的问题终归难解,你去陪你家夫人吧。” 灵玦笑了笑,应了一声,随口寒暄了两句。自从封了真君,已经少有人叫他这个名号了,白帝与他见面说多不多,半熟又不熟,叫阿玦太亲,叫真君又太远,便捡了这个旧号来唤他,天上地下,也只有他还会这么叫自己了。 来到仪卿身边,两人一齐向白帝致礼,便同离去。 “白帝陛下有什么要问我的么?”仪卿想起听到的第一句,一时还有些闷闷。 “本来是,我告诉他你已全不记得往事,便不需再问了。” “关于什么的?” “丹熙凰女,你知道么?” 仪卿有些讶异,回道,“方才倒是听了一些。” “你从前……和丹熙有些交情,所以白帝有一些事想问问你。” “哦?我和丹熙认识?”仪卿更惊讶了。 灵玦点点头,却不愿多说,笑道:“已经都过去了,你们刚才都到过哪儿?” 傍晚,筵席大开,宾客纷纷入座,杯盘传手,觥筹之景比之灵曲婚宴稍显逊色,却也十分欢悦和融,更奇的是,夜幕一经降临,瑶果纷呈的同时,除了开阔的筵席场内,四周延绵的树林枝头都齐齐亮起了细小如星的火光,仔细看去,会发现火光都笼罩在一个又一个精致的梅花铃中,作为响舌掩匿在镂空的金窍里。 仪卿听了一天故事,已经知晓了这些金铃的来由:这些也是凰女丹熙留下的物事之一,名叫火舌金铃阵,算是个简单的守护结界,也方便来人夜间赏游庭园,这人当然还是白帝,据人传说,此景象征金铃不灭、此情不移,颇为情痴男女津津乐道。 仪卿看了一会儿,忽然发现原本天上闪烁的星斗几乎都消失了,大概是金铃之光太过耀眼的缘故。 筵席通宵达旦,金乌升空,众仙家才渐渐烟散,旭日的金光照着琅金的赤红橙黄,浑然天成一幅华秋丽图,如此良辰美景,最宜携手观赏,两人几乎留到了最晚,才动身前往出山的大道。 措不及防,已有人在山道上等他们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