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83)  (第2/3页)
专家也见缝插针地劝道:小孩,这些东西不能乱说,免得误导别人    戚临清权当没听到,继续画画。    如果这些人不信他也无所谓。    而李琦就显得有些愤懑不平了。这孩子已经贡献了几十种失传画法,至于在这种事情上说谎吗!    于是他悄悄让工作人员按照戚临清所说的方法先试着制作画布。    随后他便站在戚临清身后,看着这名少年人临摹画作。    结果越看越心惊rou跳。    李琦从事古画修复工作几十年,出过两本书,受人敬仰,享誉业内。    在场这么多专家中,也许他不是最优秀的,但也绝不是最差的那位。    可是和眼前这少年人的临摹敦煌画相比,李琦吃惊地发现,自己和对方的差距可能就是一个银河系。    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李琦简直都难以想象戚临清的师父是何等牛逼的人物。    奇了怪了,难不成他师父是傅易亲自教的徒弟??    傍晚,临摹工作进入到尾声。    在场共计十余名专家,除李琦没参与,加上戚临清的画都被挂在了一处地方,由大家统一决定评判。    按理来说,这种百舸争流的景象最难评出第一。    因为专家们的水平都相差无几,谁也不服谁。    可是在看到戚临清堪称绝品的画后,他们纷纷沉默了。    谁是第一名,不言而喻。    之前持反对意见的几位专家,特别是地中海,难以置信的同时,脸上更感到一阵火辣辣的疼。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读者彐扔了1个手榴弹    李孟德斯鸠扔了1个地雷    么么    第八十三章啥啥啥    在场的专家们,都忍不住上前围着戚临清的这幅画端详起来。    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少年人画出的作品。    李琦轻哼一声,道:这回你们相信了吧?    专家们:    事实就这样摆在眼前,他们就是不信也得信。    这幅画完美呈现了棠朝佛像的庄严森然,细节入微,色调翔实。尤其是其中的飞天形象,精工细丽,设色极其鲜艳。    地中海专家看得暗自点头,道:这孩子运用勾染方法非常得心应手。    现代中国画之所以走下坡路,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们对于勾染不再重视。    勾染指的是两种技法,前者指线描,后者指色彩。    古代画师们在创作壁画时,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由学徒勾勒基本形状,第二步才由名师进行指导修改,也就是画龙点睛的部分。    另一名专家感慨:这幅小画的色彩部分,绝对是精髓。值得我们学习。    其他专家们也随之附和点头。    可这一幕落在其他工作人员、甚至那群B大考古系学生眼中,就显得分外离奇惊悚了。    一群四五十岁的古画修复精英人士,竟然在谈论如何学习一个少年的长处    戚临清到底是有多牛逼?    壁画修复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量,必须采取团队合作。    这也是为什么陈忠翔请来了十几名专家的原因。    他在离开前并未让这些专家停止研究。    有了戚临清这幅堪称教科书般标准的临摹复原画,在敲定主体修复方案之后,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工作。    一开始专家们还想仗着自己年龄大、阅历深来占主导。    但他们很快发现,戚临清对古壁画的知识比自己懂得还多    比如做壁画时的材料,小到画笔、颜料的选择方面,他都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    戚临清自制了一种画笔,造型特异,一落笔就有两个小开叉的地分为三股子走。    1    专家们用这种笔画出的线条,和原画特点一模一样。    还有晕染的工具。戚临清提议采用内地民间工匠所用的被称为大虎爪小虎爪的画刷,用来晕染天地以及人物或动物的脸,效果极佳。    溯古是古物修复的初衷。    在戚临清的帮助下,他们的修复工作进行无比顺利。    李琦有些恍惚:我觉得我们已经不是在溯古了。我怀疑戚临清就是个古人。    一晃几日过去。    由于戚临清参与了考古队的修复工作,他们的旅游行程得暂时延后。    不过甘以山、叶如南和唐古拉三人都没觉得扫兴。    因为他们也沾了光得到考古队的允许,可以进到傅易的画窟里近距离观摩欣赏。    这可比逛十个博物馆,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