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不配 (第1/2页)
休息区。 进了门,看见母亲坐在厅里,边上是她的闺中蜜友,黎家夫人曾媛,她们说起什么,言笑晏晏,一派愉悦,谢译的到来显然有些突兀,欢声笑语也淡了些。 谢母远远就瞧见儿子了,心里又好气又难过,记不起上一次见他是什么时候了,这一晃眼,大半年光景。 “正说起你呢,快过来坐。”黎母出来打圆场。 谢译依言在母亲身边入座,低低喊了声:“妈。” 这一声,直接喊得谢母鼻息酸涩,红了眼眶。 “可真行。”黎母笑着打趣:“见不到儿子天天念叨,这会儿见了面你还矫情上了。” 被好友调侃,难免有些下不来台,谢母没好气道:“梨子去洗手间这么久了,你也不说去瞧瞧。” 黎梨是曾媛的nV儿。 “知道了。”黎母乐得回避。 少了外人,母子俩反而多了几分生疏。 谢译看着母亲,心生愧意:“您怎么来了。” “你曾媛阿姨说你来牧场,想着很久没见你了,就跟来看看。” 身为母亲,想见儿子一面还得托闺蜜的消息,想想真是失败透顶。 谢译自知有错:“您可以来我公司……” 看着许久未谋面的儿子,谢母忍不住心疼:“好像又瘦了些,别一心工作不顾身T。” “我会注意的。” 母亲的绵里藏针扎得谢译节节败退,什么都应下。 不知是有意无意,她突然提道:“你几时空了回家来,我亲自下厨给你补补。” 谢译没了声音,谢母知道他心里的疙瘩还在,是不愿意了。 短暂的和平结束在一声叹息里。 “这么些年了,真的过不去了吗。” 每回见他,多少要为他们父子说和几句,也不怪他不Ai听,她都嫌自己烦。 可不说…又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你爸爸他…也是为了你,后面发生的事更是始料未及,你们父子俩置气这么多年,家不像家……” 谢译打断母亲的话:“别说了,妈。” 他一个字都听不下去。 当年谢博良找到如愿,并非威胁和谩骂,而是请求。 那是身为父亲穷途末路的最后一步棋。 高中毕业后,谢译主动放弃出国的机会,连拒了几家常青藤联盟的offer,执意留在Z市。谢家知道后闹翻了天,问他为什么,绝口不提。 高三那年暑假,谁都过不安生。 哪怕后来谢译顺利考上了闻名遐迩的Z大,谢博良的怒气仍没有消下去。 大一刚念了一学期,谢博良不知从哪里得知,他执意留在国内是应了nV朋友的要求。 似乎想要扭转谢译的决定,只能让nV孩松口,所以,他想都没想去找了她。 那个nV孩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mama是舞蹈艺术家,继父是知名的企业家,称得上门当户对。 谢博良从根上是赞同他们交往,只是并非现在。 他找到如愿,以长辈的角度请她慎重思考一下两人的未来。 大约是“不要着眼于一时的小情小Ai,往后的路还很长,出国求学对谢译更有助益……”之类的劝说。 全篇谈话下来不过二十分钟,没说什么重话,句句合情,字字合理,只是希望她能改口,由原先的挽留转为支持。 再者,她正读高二,马上高三毕业后就可以申请国外的学校。 谢博良想当然,不过短短一年罢了。 在漫长人生的大框架里,这仅是百分之一,渺小且微不足道。 这话放到任何人面前都不会造成什么毁灭前X伤害,偏偏如愿例外。 彼时的她已经患上了困扰许久的情绪病,她藏得好藏得深,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包括谢译。 谢译对如愿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不是简简单单的男朋友角sE,不是手拉手看电影的陪伴者,更不是下一秒说分手快乐的潇洒Ai情。 他是她垂Si挣扎的支点,是她赖以生存的原动力,是她掏空自己后仅剩的所有一切。 谢博良的话,俨然的一道Si刑处决令,以审判者的姿态,决断着他们的Ai情并不合格。 不想成为他人生的绊脚石,拖油瓶,阻碍者…… 所以如愿点头答应了,尽管她难过得快Si掉。 胆小,脆弱,如履薄冰。 十六岁的如愿渐渐活成了这个样子,连开口请求都不敢有。 那之后的几天里,她关掉了手机,断绝一切联络方式,把自己锁在空旷无人的别墅里。 然后在一个yAn光明媚的清晨,她穿上最Ai的裙子,义无反顾地挣脱禁锢,奔赴了解脱。 坠入水底的瞬间,nV孩的泪融于水里,她闭眼浅笑,脸上是前所未有的宁静。 心底有一个声音在呐喊。 终于啊,逃出来了。 谢译曾竭尽全力地试图挽救这场悲剧。 如愿毫无预兆地人间蒸发了,他用尽一切方法去找。 去学校,同学说她请了长假,为了b赛突击练舞,这借口天衣无缝,用过许多次老师都不会怀疑。再去她家,邻居说好几天没见有人出入了,守在楼下喊了半天,什么回应都没有,然后他气馁了,所有的办法都用遍了却徒劳无功。 世界只剩寂静。 如愿出事的当天,新闻铺天盖地袭来。 谢博良看到后,当机立断把谢译从大学宿舍挖起来,半捆半绑地送上了私人飞机,直奔美国。 这是引爆他们父子关系的导火索。 而这背后的无数次争执,反抗,怒骂,咆哮…… 随着时间的沉淀被牢牢压在心底,越积越厚。 在谢译被强制送走后的几个月里,新闻上仍然满篇关于他的报道,他是如愿生前唯一且最亲密的恋人,甚至有一部分声音推测这场意外的源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